媒體產業的困境與出路

摘自2024/04/03 台灣民眾黨政策智庫「訂定媒體議價法:完善台灣數位平台治理」諮詢會議

講者: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理事 王燕杰

本文基於講者所述內容,由台灣民眾黨政策智庫編輯彙整。

在探討媒體與大型平台之間的力量對比問題時,我們必須承認現實中的不平等狀態。面對巨大的企業機構,如國際知名的零售連鎖或科技巨擘,小型媒體公司或製造商往往無法在談判桌上佔有有利地位。這種力量的懸殊不僅反映在日常業務交易上,更在媒體行業的盈利模式中顯露無遺。

力量不對等的現實

在台灣,這種力量不平衡尤為明顯。大型平台因其規模巨大,能夠左右市場標準和經營條件,而小型媒體或工廠則常處於明顯的劣勢位置。這種不對等使得小型業者在保持獨立性和談判權益上面臨重大挑戰。以7–11和小食品工廠的例子來說,後者幾乎無法在對話中擁有足夠的影響力來推動對等的條件,除非它們擁有足夠的市場力量去支撐其談判立場。

媒體的獨立性問題

當談及媒體的獨立性,問題變得更為複雜。媒體應是獨立思考、判斷及運作的典範,理應不受政府或大財團左右。然而,當一大部分資金來自於像Google這樣的科技巨頭時,媒體的獨立性自然受到質疑。如果媒體幾乎有一半的營收來自於這些平台,它們的報導方向和編輯自由恐怕難以保持絕對的中立和獨立。

強制議價與基金模式的探討

在這個背景下,我們討論兩種可能的解決方式。強制議價在理論上是珍貴的,因為它基於雙方的合意,但在台灣的實際情況中似乎格格不入。這是因為在一個力量懸殊的市場中,小型業者難以達到與大企業平等的談判位置。反觀基金模式,則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替代方案,通過集中資源和公平分配的方式,或許能夠在保障媒體獨立性的同時,提供健康的新聞環境。

健康媒體環境的重要性

我們必須認識到,建立一個健康的媒體環境不僅僅是對新聞業者的一種保障,更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投資。當媒體能夠自由且公正地報導新聞時,它有助於社會的透明度和公正性,並且能夠作為政府和大型企業的一種監督力量。

資金援助模式的潛在問題

然而,即便是使用基金的資助模式,也並非沒有問題。獲得資金的媒體或許可以改善其財務狀況,但這不一定意味著新聞品質的提升。資金可能會被用於生產吸引眼球的內容以增加收視率,而非提升報導的深度與質量。此外,資金的不透明分配也可能導致只有少數人受益,而一線工作人員和新聞品質並未真正得到改善。

分配公平性的需求

為了真正改善媒體環境,基金模式應當強調資金的透明分配,並確保這些資金真正用於提升工作條件和新聞品質。我們需要制定明確的標準和檢查機制,以確保資金能夠公平而有效地分配到真正需要改善的地方。

長遠目標的確立

最終,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救助媒體業,更重要的是提升新聞產出的品質和從業人員的工作條件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確保媒體業的可持續發展,並真正提升公眾獲取資訊的質量。倘若我們能夠達到這個目標,將來或許不必過分依賴如Google這樣的大平台,而是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吸引觀眾。

--

--

台灣民眾黨智庫編輯
台灣民眾黨智庫編輯

Written by 台灣民眾黨智庫編輯

民主、自由、多元、開放、法治、人權、關懷弱勢、永續經營。